当前位置:追书啦>其他>重生之铁腕> 第二百三十七章 极大的贡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三十七章 极大的贡献(1 / 2)

第二百三十七章 极大的贡献


片刻之后,唐庆天继续说道:“甚至在今年三月份,发生了对赵长天极其不利的群体上访事件,我也没有推波助澜。


可惜的是,他是郭青云一手提拔的,而冯长远又和郭青云的关系闹得很僵,导致这个年轻人不能真正的为我所用。”


“老板,发生了这么严重的事件,我这次昌县的领导班子恐怕要大换血了,冯长远、张子兰肯定会被问责,免职应该是少不了的处罚,赵长天恐怕也凶多吉少吧?”


周立军皱着眉头分析道。


“立军,你记住一点,在官场上,很多时候只结果不过程的。无论赵长天曾经多么坚持要启动转移方案,也无论他前期做了多少准备工作,但最终却是一个群众都没来得及转移,他这个分管防汛抗洪工作的常务副县长,是必定要承担责任的。


只是可惜了这么一个年轻的干部了,24岁的常务副县长,在整个中国也没有几个吧,哎……”


说到后来,唐庆天长叹了一声。


伴随着他的叹息,车内陷入了安静。


另一辆车内,省委***王林在发泄了几句之后,表情忧虑的望着窗外,额头的皱纹已经堆成了山字。


显然,这个年近六十的老人正在牵挂着即将达到的大河镇、临河镇的灾情。


“王***,您刚才的话,让我想起了昌县的一个干部。据我所知,这位干部,从七月中旬的大旱结束之后,就不遗余力的在昌县进行防汛抗洪准备工作。”


刘常清到王林焦虑的情绪稍有一些平复之后,试探着说道。


“常清,你说来听听。”


王林随意的说道。显然,对于刘常清的话并未太放在心上。


“这位干部是昌县的常务副县长赵长天,他认为大旱之后会有发生大涝的可能性,为此,他专门请教了一些气象和农业方面的老专家、老同志,从这些老同志的分析中,他认为今年的气象情况与本地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几次洪涝灾害的年份很相似。


以此为根据,本着防患于未然的原则,赵长天对昌县存在风险的水库进行了疏通御洪道、加固大坝的工作。


为此,他还受到了一些领导同志的批评和嘲笑,认为他小题大做。


但这位同志却不为所动,依然坚持着按照自己的思路开展工作。


在四天前,大暴雨开始之后,这位同志更是针对可能会发生的洪水数次提出要建立应急预案,但都没有在昌县常委会上获得通过。


我之所以在昨天颁布在全市范围内建立防汛应急预案,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受到了这位同志的影响。”


刘常清抓住这难得的机会,不失时机的将赵长天推了出去。至于能否让赵长天在这位老人心目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心理也没有多少底气。


刘常清只是希望,如果他心理抱着的那份希望落空的话,他只能通过这样的方式争取为赵长天制造一个能继续留在仕途上发展的机会。


“哦?还有这样的事情,来这位同志的敏感性和危机意识还是蛮高的吗。”


王林的眉头稍稍舒展了一些。这个时候,他对刘常清的介绍产生了一些兴趣。


“在我们顺城包括昌县百年难遇的大旱中,赵长天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注意到王林表情上的变化,刘常清趁热打铁,打算将赵长天进行进一步的介绍。


“极大的贡献?常清,说来听听,这位同志都做了哪些工作?让你有这样的评价。”


王林若有所思的望了刘常清一眼。如果到了这个时候,他还猜不出刘常清的某些想法,那他这个省委***就白当了。但他相信一点,无论刘常清有什么打算,但他却不会对自己说谎。


而且,因为刘常清刚才的介绍,他倒是的确对这个叫赵长天的干部产生了一些兴趣。


“在去年年末的时候,这位同志就敏感的估计到今年春天会有发生旱情的可能性,因此,他顶着压力、宁肯得罪一小部分人,也要推行水库限制放水的举措。


打算为可能会发生的旱情、多储备一些水。


为此,甚至还有一些利益受到损失的群众到市里上访。如果是不是市委考虑到他所做的工作不是出于私欲、而且旱情确实已经初步显现,恐怕,他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因为这件事被调整工作了。


但即使发生了这样的事,这位同志依然顶着巨大的压力坚持着他所推行的工作、毫不动摇。


今年三月份,那些曾经到市里上访的群众又因为同样的原因去了省里上访,如果不是当时恰好赶上他参加省委党校培训,恐怕难逃被调整工作的命运。”


刘常清边说,边注意着王林的脸色。


王林的表情变化,让他颇为满意。


“等等,常清,我想起来了,你说的这件事我有一些印象。我记得,当初应该是东阳同志过问了这件事,应该责成你们顺城市委严肃处理此事了吧?”


请收藏:https://m.zhuishu.me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