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追书啦>都市>我什么没干过> 第66章 新武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6章 新武器(2 / 2)

孙元化随手一捏,就从中抽出了一颗子弹。


“先生您看,遵照您的吩咐,我们做出了这种纸壳子弹。每个纸壳里面都是定装好的药量。想要射击的时候,从这个盒子里拿出子弹,从枪口放进去,用通条推到底部,就可以直接射击了。这种纸壳子弹都是同一个规制制作的,和枪管完全符合,不用担心放不进去的问题。”


这又是孟南贞拿出来的一个新东西。


纸壳子弹在火枪的发展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金属子弹出现之前,纸壳子弹才是战争的主力。


其最大的优点,那就是能够将火药定装,节省士兵们装填火药和枪子的时间。


虽然现在还发明不出来了底火,但是将弹头和火药通过纸壳完全包裹在一起,已经具备了后世子弹的雏形。


因为现在的燧发枪也是滑膛的,所以从枪口把子弹放进去,只需要通条一推,就简单地完成了子弹的装填。


原本需要三四个步骤的准备,结果现在一个呼吸之间就完成了。


孙元化等人还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考虑到纸壳子弹的防水问题,竟然制作出了盛放子弹的皮盒子。


这种盒子内部规整,可以将子弹码放的非常整齐。同时盖子不打开的情况下,是完全密封的,水根本就流不进去。


而使用的时候,把盖子打开,士兵们就可以顺手拿出子弹,完成装填——射击的简易步骤。


这个进步,已经远远超出了同时代的西方国家。


毕竟在这个时候,西方列国的燧发枪也刚刚处于新兴的阶段,还没有大规模列装。光是摸索,就需要不短的时间。


了解到孙元化等人做的如此优秀,孟南贞也是高兴坏了。


他随手把火枪扔给一个士兵。


“去,好好表演一下,让殿下看看新式火枪的威力。”


这个时代的工艺水平令人存疑,孟南贞也不知道这枪会不会炸膛。所以能不亲自试验,还是不试的好。


那个士兵可不知道他的小心思,端着火枪,挎着弹药盒走到二十步之外,又能让信王等人看清楚他的动作。


这其中,顶数信王看的最认真。


因为其他人都明白怎么回事,也明白这种新火枪的威力了。


唯独信王尚是首次得知,还没有领教过威力。


只见那个士兵站定,二话不说,掏出一枚子弹顺着枪管扔进去,又抽出旁边的通条一推,便完成了装填的动作。


只是这些,就比现在大明jūn_duì 使用的鸟铳等方便了不是一点半点。


要是鸟铳的话,估计此时还在装药呢。


把子弹装好,士兵抬起火枪,也不仔细瞄准,只是指向无人的方向,随手就扣动了扳机。


空旷的山谷里一声闷雷般的巨响,第一颗子弹已经发射出去了。


随后那个士兵顺手一甩,把燃烧未尽的碎纸从枪管里甩出,然后又重复了之前的动作。


信王在一旁看的瞠目结舌。


因为短短十个呼吸之间,那个士兵竟然打出了五发子弹。


要是鸟铳的话,即使是最训练有素的士兵,恐怕此时也没有打出第一发子弹呢。


这个效率,实在太吓人了。


“殿下,您也看到了。如果是这种新式火枪的话,采用三段射击的模式,即使以建奴最精悍的八旗骑兵,也只有死路一条。”


三段射击在大明不是陌生的东西,当年沐英收复云南的时候就玩过了。


以孟南贞、孙元化等人研发的这种燧发火枪的射速,如果战法得当的话,后金骑兵还真的不是对手。


也许有人说了,在机枪没有发明之前,光靠步枪是打不赢骑兵的。


这其实是一个误区。


单发步枪能不能打赢骑兵,其实主要是数量和训练的原因。


单发步枪和机枪的区别,主要在于射速。


机枪能够短短时间内倾泻大量弹药形成火力网绞杀骑兵,而单发步枪却做不到。


可这个问题,完全可以用数量来解决啊。


要是同时有十万支步枪对着骑兵开火,骑兵遭受的打击,和面对机枪又有什么区别?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候,英法联军也没有机枪啊,僧格林沁的骑兵不也照样突破不过去嘛。


请收藏:https://m.zhuishu.me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