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追书啦>都市>我什么没干过> 第130章 诡异的梁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0章 诡异的梁铉(1 / 2)

二月末、三月初的长安城,春天将来未来,冷风依旧呼啸。


可陈玉却如沐春风,好整似暇。


这一刻的他,灵魂通透,仪态安舒,智珠在握,嗯……编不下去了。


反正是那种我赢定了,而且我还真的不是膨胀的心态。


多亏了这几日乾丰帝、左孟尝、郭礼等人逼迫,才让他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朝政改制这个问题上。


后来升平公主更是胡搅蛮缠,甚至还把他的书籍给抢走了。


虽然很不忿升平公主的霸道,但女人的娇蛮还是起到了作用,让陈玉不知不觉地,就把那篇呈递给乾丰帝的策论,又多加完善了一番。


此时再次面对这个课题,他已经不需要多想了,甚至连草稿都不用打,直接提笔用墨就行了。


同时他的心里暗笑不已,因为他知道,面对这个几乎可以说是出格的题目,几乎大部分的士子都要被坑。


果然,在他顺利书写的时候,就能听到临近的号房里,时不时地传来其他人的哀叹声。


原本以为比第一场难上百倍的第二场考试,在大乾最顶级的大佬们的暗箱操作之下,陈玉答的异常顺利。


等第二场考完,从贡院里走出来的士子们,似乎只有他一个人是神色轻松的。


又是三日后,本次省试的最后一场也到来了。


有了之前的例子,陈玉的心情算是彻底放松下来。


抽出试卷,看到题目,陈玉就知道自己的进士之位,是不可能跑得掉了。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本场考试的题目,要求诗、词各一,体裁不限,韵律不限。


联想到之前礼部尚书李节询问自己可否去过塞外的问题,显然也是在帮自己作弊了。


否则的话,自己在回答有所涉猎的时候,李节不会笑的那么开心。


面对这种情况,陈玉笑的十分无奈。


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所预料的千难万难的科举考试,竟然在多方帮助之下,俨然成为了一个过场。


他摇摇头,挥去脑中乱七八糟的臆想,开始集中于考试当中。


因为有中华数千年无数的大文豪的累积,可以说,这一场的考试,即使没有乾丰帝等人帮着作弊,对于陈玉来说也是最简单的。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两句诗出自于前唐大诗人王维的《使至塞上》,是一名副其实的塞外诗。


此处以这两句诗为标题,显然是要求考生们以塞外为题,来完成诗词的创作。


可很显然,如今大乾的这些士子们,除了生在辽东、西凉的之外,又有多少人出过边塞呢?


可想而知,这个考题对于他们,会是多么的艰难。


但陈玉就不一样了,他有时空作弊器,只需要在记忆里找一这个时空没有出现过的名作,想不通过都难。


诗作选哪一呢?


陈玉沉吟片刻,决定用最有名气的。


别的不说,保证这次的考试万无一失才行。


如是想着,他便在试卷上,又端正的楷书写下凉州词三字。


接下来,便是一七言律诗。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


这诗写出来,陈玉便知道,肯定能过关。


古往今来,比这更加高明的边塞诗,一只手都能数的过来。这个时代的士子们,恐怕有点难为他们了。


写好了诗,接下来的词,却让陈玉稍微犯难了一下。


因为词大放异彩的时代,乃是两宋。


他那个时空,出了名的宋词数不胜数。唯独可惜的是,描述边塞的好词并不多。


盖因北宋丢了燕云十六州,使得汉家原本的边界长城沦为了胡地。如此一来,汉家男儿也就很难接触到大漠塞外的风光。


南宋就更不堪了,连秦岭、淮河一下都守不住,塞外就更加成为了遥不可及的梦想。


诗词这种东西,本来就是文人有感而。


他们又不像后世的人,即使去不了,也能够有网络和媒体去接触。没有亲眼看过,没有实地感受,自然两宋时期,也就很难有什么描写塞外的好诗词出来。


唯一一千古名传的,就是辛弃疾的《破阵子》了。


只可惜,陈玉回忆了一下,现这词不能用。


因为最后一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生”实在太过于萧索,而且有诋毁皇帝的嫌疑。


这就跟他在黄河之上不能作《将进酒》一个道理,词是好词,但要考虑自身的身份和处境。


还没当上官呢,就“可怜白生”了,要是让乾丰帝看到,肯定会觉得:你什么意思?


陈玉没什么意思,所以就不能让乾丰帝有别的意思。


请收藏:https://m.zhuishu.me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