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追书啦>历史>盛唐风华> 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射天狼(五十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射天狼(五十九)(1 / 2)

在场诸公哪个不是人精?


论谋略或许有高低,但是哪怕是拙于谋划者,也是能统帅千军万马的大将,谁又真的不会算计或者说听不懂利害关系?


徐乐这一说,众人自然就能想通,也得承认徐乐这话没错,反倒是自己把他想差了。


他想要和突厥决战并非一时意气,而是从长远角度考虑。


或者说正是为了给大唐征战四方争取足够的时间空间,才非要在现在和突厥决战。


否则此番突厥粮尽退兵,过段时间卷土重来,河东的问题还是一样存在。


经过此番战阵后,大家也意识到河东并不像前朝那么安全。


那时候河东太平,主要是因为刘武周和他的恒安甲骑在前面扛着。


依赖那股不惧生死的血勇,生生吓住了突厥。


现在刘武周反水归顺,河东失去屏障,就得直面突厥兵锋。


他们都是骑兵来去自由,河东要想单纯靠防御挡住突厥怕是难如登天。


未来还是要面对昔日大隋边关的难题,是把主力部队留下来防御突厥,还是把百姓舍出去任突厥人残害自己守住关键城池要地。


这两条路其实哪条都走不通。


主力部队防范突厥,那就还是掉到泥潭里,没办法去争夺天下。


如果放任不管的话,自己的后方残破民心尽失不说,更失去了军粮来源。


到时候依旧是个败亡局面。


反倒是徐乐提出的办法,才是唯一解决之道。


先用一场大捷打残突厥,再威逼他们和自己和谈,这比求人和谈不是强多了?


至于需要付出的代价,其实是迟早都要付的。


比较而言的话,还是现在付代价损失小。


否则一旦形成拉锯战,那代价更加难以估量。


众人都没了言语,侯君集更是不敢抬头。


还是屈突通琢磨良久说道:“就算要战,也得从长计议。


敌军虽然受了些许挫动,依旧是一支难敌劲旅。


贸然开战只怕胜负难料。


况且我军如今士气未复并不是决战的最好时机。”


李世民这时突然开口:“孤倒以为现在是最好的决战时机!乐郎君两次击败突厥,敌兵人心已乱,士气大不如前。


再者说来,我军士气早已经恢复。


只要乐郎君在,全军上下便有必胜之心,不管对手是谁都能与他大战三百回合。


有此精兵何人不可破?


反观突厥,才是真正的疲兵!他们一路孤军远征人困马乏,况且水土不服人马皆遭疫病。


更重要的是,他们如今有了财货,心中便有了牵挂,否则前者火烧军营也不会收到如此奇效。


我辈只要抱定必死之心,何愁突厥不破?”


徐乐冷眼旁观,心知屈突通倒也不是怕死,而是还想着保存实力。


这不光是从军略角度出发,也有着为李世民着想的意思。


毕竟乱世中jūn_duì 就是最大本钱,李世民手上控制的精锐部队越多,在朝堂上就越有分量,说出的话也就越容易让人服从。


从这一点看,屈突通的态度也很值得玩味,他已经从一个纯粹的武人,变成了李世民派系的“私人”。


这也可以看出二郎手段高明,屈突通这种老将八面玲珑,轻易不会态度鲜明的站队某一方面。


能够让他不顾一切入局,足以证明李世民的本事。


不过他这说法,还是未免太保守了。


这也可以看出屈突通确实年事已高,不复少年时的锐气。


打仗总是想要求稳,而不想要搏命一击。


这种打法不能说错,但是行军打仗哪能四平八稳?


战场是变数最大的地方,想得越周全,就越可能因为变数而手忙脚乱。


请收藏:https://m.zhuishu.me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