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追书啦>历史>盛唐风华> 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瓦解(二十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瓦解(二十九)(2 / 2)

那种眼神不属于武将,更像是刘武周或者李世民这种,想要割据一方开创霸业的人才有的眼神。


裴行俨固然不是这个性情,可是裴仁基可说不好。


再说人是会变的,说不定正是因为瓦岗大军进入关中,中原地区势力消长发生变化,给了他们野心也不一定。


再说他们的选择,也未必就是错的。


自己不喜欢用计,不代表自己真的不懂谋略。


李渊这次的布置,在自己看来,其实有很多值得商榷处。


别的不说,就说大军入关中的安排。


名义上看,盛彦师坐镇潼关遥控中原,进退都在其掌握之中,在战略上处于优势。


可问题是,你把大队人马撤走,那些原本被瓦岗控制的区域不是都空出来了?


饶是李渊也安排了大军留驻洛口、黎阳仓,也控制了金墉城。


可是这不过是几个战略要点,还不足以把整个中原串起来。


大部分的城池依旧是因为这种调动而变成空城,可想而知很快就会被新的豪强所控制。


这些人或许会在名义上遵奉你李渊为天下主,心里怎么想谁知道?


一旦时局动荡,这帮人的立场谁又能保证?


总之,在徐乐看来,李渊就是故意如此。


他宁可承担这种风险,也不愿意让大批精兵处于自己绝对控制外。


如此庞大的兵马来回调动,耗损的钱粮就不是个小数目。


与其让自己回去,还不如让二郎过来。


难道李渊连自己儿子都信不过?


心里这些话自然是不能对徐世勣说的,徐乐也只能装作不以为然:“三郎有他自己的心思,咱们也不必多虑。


反正凭他的本事,在哪都不会吃亏。


日后说不定还有并肩作战的机会,先做好眼下的事情再说。”


“说起来此番乐郎君立下不世之功,回朝之后必有重赏。


我也知道,乐郎君并不在意这些。


可是身为武人,立功受赏也是无上荣耀。


况且我等今后都是乐郎君部下,你得了功劳,我们面上也有光彩。”


徐世勣这话是没错的。


他们之所以叛离瓦岗归顺徐乐,除了人品才具方面的考虑外,也必然有前途方面的考量。


一两个人可以无视功名富贵,只为安定天下或者追随豪杰。


成千上万人自然不会都这么想。


大多数人还是希望自己能够获得更大的成就,封妻荫子功名利禄。


这些都是人之常情,并不需要指责。


水涨船高,只有徐乐先得到重赏,这帮人才有可能跟着提高待遇。


是以徐世勣这么说,既是恭喜徐乐也是为自己的部下前途着想。


徐乐也知道,自己这次的功劳确实称得上举世无双。


以八百人到洛阳,最后带回去十几万大军。


而且这里面大部分都是善战精锐,不是普通的鹰扬兵能比。


可以说自己帮李家挣回三成家当,这么大的功劳不管如何赏赐都不为过。


说句难听话,如果是南北朝那时候,自己这一件战功就有资格建立家名,从此跃升为武功勋贵阶层一员。


不过话是这么说,实际情形如何,自己心里并没有把握。


从长安方面来的旨意,只提到了部队调度换防,并没有提及其他。


这其实很是蹊跷,如果真是重赏,现在按说就会透点风声出来,让人高兴一下。


这种诡异的态度,很难说后面是怎样的发展。


不过现在正在兴头上,自己又何必说这些败兴的话。


再说自己所求也不是这些,所谓家名或是成为勋贵,都不是自己想要的,无所求自然就无所顾虑。


真正值得自己关心的,还是河东的战局。


这段时间,终于有关于河东的战报送来:刘武周联合突厥执必部偷袭河东,先败李元吉再败裴寂。


李建成统兵回援,就是到河东去解决残局。


至于结果如何,现在还不清楚。


刘武周已经和突厥勾结起来,这才是真正可虑之事。


自己哪怕没有封赏都没关系,就是不能让胡马南下再乱中原,汉家天下容不得胡儿猖狂!李建成这厮到底有没有这个能耐挡住胡人?


若是不行就赶紧让给二郎,倘若是在你身上坏了大事,徐某必将你碎尸万段!


请收藏:https://m.zhuishu.me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