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追书啦>都市>学渣的黑科技生活> 第二十三章:新的研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三章:新的研究(2 / 2)

造机器人,对张一帆来说,并不是陌生的事情,脑海里不知道怎么冒出来的东西,即便是没怎么消化,也足够他造出很多种机器人。


笔记本展开,然后自己想到的方案写上去


要实行独立行走定位,然后寻的,gps导航这是必备的,然后还有行进系统;


再接着,抓取物品,识别,判断,这些要用到的是高清淅度的镜头和识别技术;


没道理让机器人弄一些没用的生活垃圾回来,那就不是废旧回收场了,那该叫垃圾回收站。


在张一帆的用心下,最初版的方案很快就弄出来了。


一款可以自己寻找垃圾箱,然后挑选有回收价值的物品,再把它运回来的机器人。


但是,这只是一个简单的纲要。


大致是说明了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东西。


可是,怎么去实现,还没有一个定论。


行走,可以通过驱动系统实现,寻找目标,可以通过导航实现。


但是,判定什么东西有用,什么东西没用,然后,把它们分类放好,这个,还真是个难题。


通过摄相头拍摄过来的照片判断?


抓取物品时,往左偏一点或者往右偏一些,那都可能得来不一样的结果。


塑料,玻璃,纸制品,其实让人去分辨其实很简单,一眼就看出来了。


但是机器不一样。


它行动的能力,其实只能靠认知,也就是需要识别,对比,然后进行判断。


有了智能学习芯片和程序,它可以慢慢积累,但是也需要一个过程。


简单来讲,也就是说,要有人教它。


然后,行走,定位,抓取物品这些功能,也都是需要一定的技术的。


张一帆的想法,那就是一个机器人,拖着一辆小车子,然后分几个装放区域。


也就是说,塑料制品,放一个地方,钢铁制品,又是另一个地方,最后什么啤酒瓶的,再另外放一边,然后还有纸,也是要分开放的


实现的难度有点大,但是,张一帆就是想了,然后也开始考虑实施的困难。


县城的垃圾桶,还没有发达城市搞得那么好,


一米五的垃圾桶,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面放,那也就意味着,张一帆造出的机器人必须在要在高于这个高度的垃圾桶里翻东西。


再考虑,不可能每个垃圾桶都要翻,首先就是要判断这个垃圾桶里的东西到底值不值得翻。


铁具还好说,用上个电磁感应器再编上一段程序就好;


可是玻璃,朔料,还有铝制的易拉罐这样的东西,一时半会根本没办法探测。


这些都是难题,都需要解决。


不过对于张一帆来讲,总算是有了个东西要去研究。


请收藏:https://m.zhuishu.me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