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追书啦>都市>大汉神医> 四十六、天行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四十六、天行病(1 / 2)

还是大雪纷飞的日子,易素素起得最早,一大早就打开医馆门扫雪,这时医馆就迎来了今天的第一个病人,一位年轻人搀扶着一位老者进来医馆。


老者脸色很差,公孙彧忙招呼他坐下来,问起他的病情。老者述说自昨晚下半夜起就感觉到腹中剧痛,吐泻有十几次,感觉到腹部很痛。


公孙彧帮他搭脉,发现左脉芤而滑,右脉弦细而涩,断定是宿食已吐尽,乃毒入血分,血淤作痛。于是开了独活、红花、桃仁、蒲黄、玄明粉、白蒺藜、乌药、香附、枳壳共九味药,叫素素帮忙配药,吩咐回去用水煎,连喝三天,若还没见效,再来复诊。


临近中午时分,看到陆陆续续有几队送葬队伍经过医馆,由东而西出雍门;雍门外是一片乱葬岗,这几个月来,已经密密麻麻地多了很多新坟。


下午,横门边做陶俑的老严急匆匆地跑过来医馆,一进门就喘着气叫道:“公孙医师,麻烦你上我家帮我儿子看病吧。”


公孙彧上前问道:“老严,你慢慢说,你的宝贝儿子咋啦?”


“这些天来发热,大便泄泻,一天拉好多次,又没胃口吃饭,整个人都瘦得可怜,整天躺在床上。”


“有几天啦?问过别的医师吗?”


“已经有三四天了,刚开始是找游医赵医师看的,赵医师开始说是中寒,开了三剂药喝下去后,肚子拉得更厉害,甚至还拉出血来,说gāng 门又痛又热,好像火在烧一样;又换松柏闾杏林堂的陆医师过来看,又说是阴虚,要用清补,于是给了麦冬等清补药吃后,整个晚上都睡不了觉,说烦躁头痛,没办法,上次隔壁的王嫂是你治好的,说你医术高明,因此叫我来找你过去帮我儿子看看吧。”


公孙彧二话没说,拿起药箱就跟老严去了。老严的儿子大概十岁左右,由于拉了几天的肚子,还在发烧,整个人的迷迷糊糊的,精神很不好。


公孙彧上去帮他诊脉,发现脉象浮弦洪数,摸额头正发烧,整身都发热,鼻塞头疼。于是跟老严说道:“令郎是邪热是由肺入顺传于胃,然后无从外泄,大便出血,gāng 门热辣作痛,应是热入厥阴血分,因此要先清肺胃之邪,而后再理厥阴之热。”


公孙彧开了桔梗、黄芩、葛根、薄荷、甘草、茯苓、冬瓜子、银花、冬桑叶、川通草等草药,吩咐用水煎,喝完两服后,会出汗并且退热的,到时再去医馆找他再开两服去痢的药喝就没事了。


回到医馆,公孙彧看见医馆里面又有很多病人等着看病,易素素和卢福都忙得团团转的。病人多以伤寒为主,其实就是相当于现在的流感。当时的医疗条件是极差的,不像现在有疫苗可打,可预防,感染此病有可能全家就遭殃的。


忙碌了一整天,大家终于有时间歇息,此时易素素说她感觉到头晕,全身发热,吃饭也吃不下,于是先进房歇息。


半夜,易素素咳嗽得很厉害,睡不了觉。公孙彧也挺担心的,时时刻刻留意她的病情,听到她在咳嗽,忙跑过来敲门。


“素素,你感觉怎样?要不你起来我帮你看看。”


易素素起身开门,公孙彧忙帮她搭脉,感觉脉沉弦而紧,应是沉寒痼冷,没来得及温散,直入于里,导致恶寒身痛,胸口阻塞,咳嗽厉害。她应该是白天帮人家看伤寒病时感染到伤寒,再加上身体的抵抗力差些,所以被传染上。


公孙彧马上用桂枝、细辛、赤芍、附子、干姜、吴萸、半夏、桔梗、甘草等草药熬成汤给素素喝,这种药汤就是现在所说的桂枝汤,专治伤寒症。


请收藏:https://m.zhuishu.me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